第两千三百三十九章 鱼羊鲜 (第1/2页)
但是在彝人的各家各户里边,大家最习惯的吃法还是“烧饵块”。
烧铒块就是用切成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,到微焦黄时,饵块就会变得蓬松软糯,在表面涂芝麻酱、辣酱、油辣椒,夹入肉片或菜叶子,青椒圈儿等卷成一个卷儿吃,也非常可口。
粮站里边来的人很多,这是一次“现代化生产”的具体展示,大家挑着玉米土豆过来,过称之后就会得到一张条子,上面是一个号数和能够换到的饵块数量,然后就捏着条子蹲在机器面前,饶有性质地观看饵块的制作过程。
就算被叫到号,领到了饵块也不走,继续旁边蹲着,还拿出饵块来跟边上没有得到的人显摆,讨论着机制饵块和手工饵块的优劣。
总体来说大家还是很满意的,毕竟省下了太大的人工,虽然品质可能不如手工的绵密,但绝对在可接受之列,几个老饕开始评价说这东西可能做鸡火丝差强人意,但做烧饵块可能比手工的要更好云云……
要说对这机器最不满意的,可能要数一群娃子了,以前村里打饵块的时候就是他们偷嘴的最佳时机,随时都能拿到一块半成品往嘴里塞,讲究一些的还会自带黄豆面和红糖,蜂蜜,就跟城里的孩子们吃自助餐一样,快活得不得了。
现在这机器在那里生产,出来就开始压模,点花,总不好意思抠成品了。
不过还是喜欢看的,这样的流水线作业怪有意思的,最后周至不得不将鱼都搬到小广场上来,让娃子们一边和大人们一起看热闹,一边剖鱼。
每个娃子的文具盒里都有一把小刀,那种小刀用来剖石岗鳅最方便。
石岗鳅很滑溜,没有鳞片,所以不需要去鳞,只需要放在地上,在脑袋下用小刀点一下,破出一个小口,将内脏挤出来就算完事儿。
主要是数量太多了,别看只有一桶,但是起码有五六百条,要是周至一个人来干的话,那得累死。
因此只能将这活分给娃子和基地的大学生们,他跟尔呷集中力量处理大鱼。
也算人多力量大,不多一会儿都差不多处理好了。
中间不断有彝人过来,将自己背篓,担子里边的饵块拿出来放到周至身边的木桌上,说着感谢和关心的话,意思是上次火把节周至不在,让大家都觉得非常的不合适,这是新米节的礼物,请他务必要收下。
周至两手鱼腥怪不好意思,遇到这种情况连推让都做不到,只好赶紧站起身来连连道谢,然后让阿果拿出作业本来,将送饵块的人都记下来。
他长期跟村民用白酒换南红,存有许多原度包谷酒,这玩意儿走到哪家彝人家里都是备受欢迎的好礼物,用来回礼最好。
饵块是标准的两斤一个,大小就和一块大砖头差不多,不多一会儿,桌上就堆起了一座白色的“山头”。
另外一边,老赤日那儿也是。
在外面忙了一上午,中午回来吃饭的土良志见着了周至身边的饵块小山,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:“哟,肘子在咱们乡里的人情,如今算是独一份儿了呀!”
“肘子给乡里做了多少事儿,乡亲们都记着呢。”老赤日认为理所应当的事。
“也是,今年咱们乡里算是真正的松快下来了。”土良志每天带队伍上工,工地上进行管理,其实也很辛苦,不过精神头却是越发健旺了起来,就连走路都带风:“今年咱们乡这贫困的帽子,算是脱定了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