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32 陈兵百万 (第1/2页)
“‘司仪,掌九仪之宾客‘摈相(bìnxiāng)之礼’,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(出接宾曰摈,入赞礼曰相)’。”马贵太妃答曰:“夫君立四方五部都护,向化四裔。譬如‘乐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,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’。导之以汉家礼乐,而易胡虏之风也。”
幕府三丞。右丞荀攸,掌四方都护;左丞李儒,掌四方护尉;中丞贾诩,独掌治粟、水衡二都尉,并陇右牢城。
如马贵太妃所言,立四方都护,向化四裔。此举,正是导之以先王礼乐,而易胡虏之风也。
“右丞荀公达,可号‘大司仪’。”皇上心领神会,转而笑问:“左丞李文优,何号‘大司谏’?”
“‘司谏,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。正其行而强之道艺,巡问而观察之,以时书其德行道艺,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,以考乡里之治,以诏废置,以行赦宥’。”马贵太妃笑言:“左丞李儒,掌诸护校尉,并属国都尉。领护匈奴、高车、鲜卑、扶余、沃沮、马韩,并羌氐诸胡。各部皆已内附,屯居汉土。譬如‘乡里’也。”
一言蔽之,与四方都护不同。四方护尉,乃领护内附汉土之部族。与司谏,掌纠万民、巡察良莠、考治乡里,司职类同。
“善。”皇上欣然笑赞,转而又问:“南閤祭酒,又当何号?”
“可号‘大司勋’。”马贵太妃,果然博学:“‘司勋,掌六乡赏地之法,以等其功’。如南閤祭酒,掌幕府僚属,功过升免。”
“贵太妃,所言是也。”皇上笑道:“可先号六卿,再补九卿。”
“喏。”阁妃领命。
遂命少府制诏。改幕府中丞,号“大司士”;幕府右丞,号“大司仪”;幕府左丞,号“大司谏”;军正,号“大司正”;军司空,号“大司刺”;军师祭酒,号“大司命”。
合称幕府六卿。
皇上先升无上将军幕府。其有用,不言自喻。稍后,四辅将军,加号“四辅上将军”。中垒将军,加号“中军上将军”,食万石俸。“四绥将军”,升秩中二千石,位同九卿。辅汉偏将军麴义,加号“先登将军”,辅汉裨将军高顺,加号“陷陈将军”,位同四绥,各秩中二千石,以赏开疆辟土之功。无上将军大营,计有雄兵三十万人。
六卿,古而有之。是否补足九卿之位。尚无定论。六卿以降,秩升一等。幕僚无不,弹冠相庆。
万石君,五倍二千石。唯上公可食。皇上封儒宗、义父、恩师,为万石君。兼顾家国天下也。至于大将军,皇上已先立上将军。秩同大将军。品秩擢升,属吏、营士,皆需补充。试想,将军营中五校。若升秩一等,五将各有五校。一校五千人,二十五校,足有十二万五千人。且主将麾下兵马不计。
太傅黄忠,兼护国上将军,麾下诸校,皆升将军。将军营中,又下设五校,需补满十二万五千人。横海上将军黄盖,麾下五校,亦升将军。同需补足十二万五千人。
二军相加,足有二十五万人。
实毋需,再加大将军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